进入首页
多彩的黄石---2018年黄石--大提顿--熊牙公路自驾行

临行前MM画下大致安排,我们基本照此执行,并根据时间情况灵活调整,五天时间,依次在黄石公园北、西、南、东、东北门进进出出,往返大提顿国家公园 ,绕走熊牙公路,全程1350km。

五日行程图,依次按照赤橙黄绿蓝线条标出。

一直对自己独自开长途没有信心,因此选择了离黄石最近的博兹曼 机场进出。看网上攻略,提前在租租车 网站租好车。偶尔租租车 网站相比在手机上的租租车 App办理有一些优惠,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租车 同时还选择了租租车 网站提供的超级全险,感觉比较方便,当然因为没有发生事故,具体索赔流程还不清楚,希望永远不需要清楚吧!博兹曼机场不大,取车很方便,我们选择的是Alamo公司的现代伊兰特紧凑型轿车,拿到手的是只开了4791mile的KIA FORTE,内部空间还可以,后备箱可放两个箱子和一些杂物,这种类型的车在我们的行程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虽然出国前在租租车 网翻译了驾照,但是在博兹曼机场租车 的时候并没有要看翻译件(洛杉矶 机场租车 就要看了)。另外我们在租租车 免费租借的中文GPS完全没有用上,事先下好离线的Google Map,全程导航非常好。

美国 的道路交通发达,由于修的较早,路面质量一般,一般路段限速在35~55mph,高速上限速在65~75mp。按说这个速度可以适应,但可能车道较国内窄一些,再加上道路不熟,第一次上路感觉还是挺紧张的,就好像上了赛车道,一路疯跑。

黄石公园平均海拔2400米,坐落在巨大超级火山上,96%的土地位于怀俄明州,另外的3%和1%分别位于蒙大拿以及爱达华州,南北101km,东西87km,森林覆盖率达80%,河流和湖泊占据5%,其余大部分为草原,按照特点分为热台阶区、罗斯福区 、峡谷区、湖区以及间歇喷泉区,风光各有特色。这里含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化森林之一,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间歇泉和地热;美国大陆洛矶山脉分水岭横跨黄石公园的西南部,在地形上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水域的分水岭,其中黄石河 与Snake Riever 发源地很近,但是Snake River流入了太平洋,而黄石河则通过墨西哥 湾流入大西洋。(摘自维基)

记得在哪里看过,黄石公园在“死前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中位列第一,因此我们对这次的黄石之行十分 期待。黄石公园作为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3月1日,北门外的石门(Roosevelt Arch,1903)刻着建园的宗旨“For the benefit and enjoy of the people”。不可否认,美国建立国家公园为世界自然环境保护起到了表率作用。

Day1

7月28号下午,我们登记北门外的黄石大岩宾馆之后,迅速驾车奔向黄石公园。黄石公园每辆车的票价是35美元,7天时间任意进出,不得不说是相当便宜的。第一站按照计划奔向Mammoth Hot Springs(猛犸象温泉)附近的游客中心,被告知18:00已经关门,只见中心外的广场上聚集着一只只似马非马似鹿非鹿的麋鹿(elk)在夕阳下静静地吃草,我们很是兴奋地下车拍照,马上有公园警察之类的过来告诉我们要和这些动物保持70米以远,因为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发怒,今夏刚刚袭击过两位女士,只好远远地给他们来上几张照片。

猛犸象温泉以石灰岩台阶闻名,有点像国内的黄龙,平台中的泉水受到藻类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形成了黄色、褐色、白色和绿色的台阶,但由于2002年地震影响,原来猛犸象热泉地方的温泉已很少流出,导致大量微生物死亡,逐渐干枯,死掉的微生物变成了灰白色的粉末,黯然失色。不过徒步栈道上还有一些不错的景观,在夕阳下映衬下泛出迷人的色彩。

天色渐晚,我们沿着左侧上八字向Norris间歇泉开去,渐渐地天边露出了火烧云,很是壮丽,遇见一群麋鹿在暮色中静静地休息。去Norris的路途还有30km,还是决定趁着完全天黑开回北了门,将Norris留给明天了。

Day2

凌晨3点就醒了,躺到6点多招呼大家起床,推开房门,只见对面山间悬挂着明亮的大月亮,六月十六,我兴奋地回来拿相机,折腾到出发已经7点半了,今天将沿着上八字的东边到西黄石。

北门向东30多公里后来到了Tower Fall, 黄石有290条4.6米高度以上的瀑布,塔瀑 布落差40m,在瀑布长年的冲刷下,边缘和底部露出了坚硬的火山石,形成一个个石林塔尖,至此已经进入峡谷区。刚刚开始游览的我们还不知道劳累,顺着栈道向峡谷底部走去,可以看到清澈的黄石河穿过峡谷。

此时已渐近中午时分,停在了峡谷区的Brink of Lower Falls,沿着栈道向下走,身边黄石河在峡谷中急速流淌,走下了一段山坡,来到观景台 ,只见公园内落差最大的下瀑布(94m)就在眼前奔流而下,水浪冲刷着悬崖峭壁,奔向远方,壮阔的黄褐色峡谷犹如一幅中国 水墨画展现在眼前。看到这景象一定会觉得“哦,怪不得叫做黄石公园呢!”,但其实黄石公园的命名来自印第安人的历史名称。

黄石大峡谷 长32km,部分深达366m,它还在变得更长、更深、更宽,在峡谷断层还可以看见其地热特征。黄石河换个角度再看(好像是Lookout Point,此处MM没有下车)我们继续寻找下一个观看点,无奈 Inspiration Point 和 Uncl Tom’s point parking 都在道路维修,我们直接开往下一个景点Norris去了。

由于黄石地下3、4km奔腾着滚烫火热的熔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熔浆向上升腾形成了黄石特有的丰富的地热特征,如蒸汽喷口、间歇泉、温泉、泥浆泉等等。在Norris Basin Gyeser景区停好车,不远就是一个小型Meseum,小到我觉得我以前对“Meseum”这个词理解有误。穿过博物馆就是Porcelain Basin Trail栈道,刹那间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末日的大门,苍凉辽阔,大地冒出屡屡蒸汽,偶尔或大或小的水柱喷向天空,发出嘟嘟的声响。寸草不生的土地下似乎蕴藏着无穷的能量,仿佛埋藏着一个几十万年的恶魔在咆哮:“放我出去!!!”

博物馆的另一侧是 Back Basin Trail,这条栈道要长一些,这里有蒸汽船间歇泉,当时我们并不了解这个喷泉,只看见许多人特别是岁数大的人拿着椅子坐在一边,感觉很是奇怪 。回来写日志查资料才知道这是世界上喷发高度最高的喷泉,最高时水柱可达90米,是老忠实喷泉 的两倍多,一个木牌子上标明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爆发发生在今年7月20号的晚上10:35。

下面这个蓄水池温泉是在黄石遇到的第一个呈漂亮蓝色的喷泉,这些温泉和间歇泉在地下相互连接。据说当蒸汽船喷泉喷发时,蓄水池温泉就会泄水,在大爆发期,蓄水池温泉甚至全部干枯。

本来今天的计划就到此结束了,我们沿着Madison河走走停停,和刚才的景致完全不同,河水清清,宁静安详。

不甘于这么早结束一天的行程,考虑到明天还要开到大提顿,于是又南下,开往下间歇泉盆地 (Lower Geyser Basin。感觉前面的汽车在降速,只觉是遇到野生动物了,果不其然,远远地看到对面不紧不慢地走来一只体型巨大的北美野牛,后面跟着长长的车队。这是最近距离感受到如此的庞然大物,当它从车边走过的时候,心里还是免不了打着鼓的,要知道这是北美最大的陆上动物,体重可达一吨重,跑起来时速也可达60km/h,2016年奥巴马签订法案,正式确认它为美国国兽。要说美国这边大家都很守规矩,野牛身后跟着长达1、2km的车队,没有看见一辆车试图超车。

下间歇盆地虽然不大,但是喷泉的颜色很丰富。穿过一个正在喷发的温泉,浓浓的白雾熏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这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彩色锅喷泉Fountain Paint pot,又叫豆浆池,还有 Bacteria Mat。

穿过一个喷发的温泉口,一度担心浓烟有毒气,庆幸自己把相机镜头盖盖上了。

彩色锅喷泉Fountain Paint pot,它属于泥浆喷泉,泥水具有很高的酸度,看起来像一锅煮开的油彩,溢出锅的部分已经干涸,仔细看,中央泥塘中还冒着气泡。

石英泉(SilexSpring)

鲜艳的Bacteria Mat, 这些嗜热细菌形成了鲜艳的颜色,湛蓝的池水里温度最高,是没有细菌的,然后红色、黄色,慢慢减淡。

今天是黄石之行最轻松的一天,虽然开始由于时差的关系开车很难受,但很快被美景所吸引,中午以后反而越来越精神起来,后来才明白今天是难得有云的一天,后面几天阳关灿烂,很受考验。

Day3

今天的计划是走黄石公园下八字的西边,由南门出去,穿过大提顿公园,住杰克逊 镇。

沿着昨晚的道路,定位大棱镜温泉 。车还未到下间歇泉盆地区域,远远就看见天边白烟袅袅,仿佛大地在颤抖,天空在燃烧!绕过下间歇泉盆地区,不远就是中途间歇泉盆地 (Midway Gyerser Basin)。这里包含了我最最期待的大棱镜温泉(Grand Prismatric Spring),每每在报刊上看到它的照片都被震撼到。

Midway Gyerser Basin Trail大概1km长,首先来到的是Excelsior Gyeser,这个曾经世界最大的间歇泉,如今每分钟也会产生4000多加仑的93摄氏度热水流入Firehole River。

清晨的大棱镜温泉笼罩在一片腾腾热气之中

越是靠近,越是羞涩,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近处的猫眼池(Opal Pool )也十分漂亮,面积小到可以近处仔细观赏。

来了岂能不一睹大棱镜的风采?好在我们对大棱镜的功课还是做了的,从Midway Geyser Basin出来,直接导航Fairy Falls Trail,沿着徒步山路走出去10多分钟,再沿左手一条上山小道爬个10分钟左右可达一块平地,这里美丽的大棱镜可以尽收眼底。这个美国最大、世界第三大的温泉,湖面直径110米,深达50m,70摄氏度高温使得中心显现出湖水本来的湛蓝的颜色,随着远离中心,温度递减,在微生物的作用显现了黄、橙等丰富的颜色,惊艳夺目,美的名不虚传。

下面一站是黄石公园最负盛名的老忠实喷泉,它位于上间歇泉盆地 (Upper Geyser Basin)。十分不巧的是,我们达到时正好看见它喷发最后一下,下一次喷发将在90min以后。我们正好可以在附近转转。中途和上间歇泉盆地不同于Norris盆地,给人的感觉不再那么荒凉,有许多漂亮的泉眼,让人流连忘返。

城堡间歇泉(Castle Geyser),几千年不间歇的喷射冷却,形成了巨大的锥形堆积口。

冠池(Crested Pool),超热温泉,最高可达94摄氏度,中心显现出漂亮的蓝色。

比利时 人池(Belgian Pool),原名Oyster Spring, 1929年一名来自比利时的游客因掉到池中而灼伤致命,后来就被人称做比利时人池。

Goggles Spring,像极了一个漂亮的心形挂坠。

Heart Spring,心形温泉,后面白色凸起的是Lion Gyeser Pool。

时间临近老忠实喷泉的下一次喷发了,我们往回走去。

观景台前已经坐满了游客,这是在黄石看到最多游客的地方了。

老忠实喷泉如期而至,这就是它的魅力!

老忠实间歇泉往东30km左右就进入黄石湖 区了,黄石湖是北美最大的高原湖泊,海拔2357m,沿岸180km长,最深的地方有131m。我们最先到达的是西拇指区间歇泉盆地(West Thumb Gyeser Basin),这源于十九世纪探险队员发现黄石湖形状类似五指张开的手掌,这里是最西边的一部分。来到这里,眼前豁然开朗,热喷泉和湖水相结合,远处的山峰上还有隐隐的白雪。

蓝铃池(BlueBell Pool)

泉眼一直伸到湖里

仔细看,小小的泉眼里竟然还游动着小鱼。

Big Corn,美丽的色彩

至此,黄石湖的间歇泉欣赏就告一段落了。当时看到它们真的很惊叹,但烈日当头,很容易审美疲劳,回来整理游记、整理照片,却回味无穷,让我记起是什么触动我渴望黄石一游的,结束再来两张照片。

离开西拇指,我们沿着Lewies River一路向南。

开出南门一段时间,眼前豁然开朗,Jackson湖和对岸的提顿山脉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如果说黄石公园因为丰富的地热环境而闻名世界,那么大提顿则是雪山湖泊,但在炎热的夏季雪山要大大折扣。

不知道应该玩些什么的我们一头雾水,开出去几十公里也未见大提顿公园大门。 在MM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一处叫做Colter Bay Village的游客中心,拿到了地图,按计划走西线,到达珍妮胡(Jenny Lake)时已经六点多了。本只想在湖边看看落日,没有想到本行程中最“惊险”的故事就要发生了。

至今也不清楚这是怎样发生的。首先MM了解到可以坐船到对面的大提顿山峰观景,然后景区的人说7点钟最后一班船,你们过去就要回来了,当然你们也可以走一段4km长徒步栈道沿湖边返回。MM说你们去不去,我心里是很犹豫的,4km将近1小时徒步行程,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然后就不知道为什么三人选择了徒步返回,工作人员反复确认后给我们卖了票。已经6点45了,游船上除了我们一家三口,还有带着小朋友的一家三口。船老大又一次确认我们徒步返回后就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大意是徒步时你们可能会遇到大型的野生动物,不要逃跑,不要害怕,安静地走过去,这里野生动物已经三十年没有袭击过人了。我问,可能遇到什么野生动物,船老大轻描淡写地说熊之类的~。What?立马我内心五十头小鹿在撞!船到对岸,我又犹豫起来,MM一幅她无所谓,你们说的算的模样,YJ也不拿主意,这个时候谁说不去谁胆小啊!怎么办?不能在他们两人面前怂了呀,豁出去了!船老大一给我们指路,才知道原来不是沿岸边徒步返回,还要爬山,是沿山间的一条小道返回 。这时候只能硬着头皮上路了,心里还暗暗指望那一家三口跟上来,哪想到他们祝我们好运,挥手ByeBye了!

走在山坡阴面,看见湖面的阳光越来越窄,天色暗下来。可笑的是我们随身背了两天的防熊喷雾在这关键时刻放在了车上,并且只随身带了半瓶水,没带外衣,要知道没有太阳,气温立马就会下来了!(其实这是多虑了,大家紧张地使劲赶路,只有出汗的份儿了,哪里感觉到冷?)

Hidden Falls

最后一条船已经返航

山谷静悄悄的,我们埋头赶路。我记得入园册子上说上山三人结伴,应该制造声响,我开始不停地说话,特别是我一直有个疑虑,山间只有一条道,如果迎面遇到一头熊,我们应该怎么做?好像镇定地擦肩而过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虽然那两人表现的很镇定,但我仍然认为他们也是紧张的。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大家慢慢放松下来,可笑的是全程遇见的唯一野生动物是一只小松鼠 。返回码头,心情是多么轻松愉快呀!我们走了一个半小时!

啥也不说了,出来停车场就剩下我们一辆车了,开到大提顿南门时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 快十点我们终于入住Jackson小镇了,虽然很疲惫,饭后我们还是漫步街头,夜游了很有特色的鹿角拱门 。这里的麋鹿保护区生活着大约7500只麋鹿,每年春天他们的鹿角就会脱落,小镇的男孩们会捡来拍卖。这四个漂亮的拱门就是由这些鹿角搭建成的。

今天因为美丽的大棱镜和意外的珍妮胡徒步而难忘。入睡前又和MM敲定了明天大提顿的路线,然后放心地昏睡过去。

Day4

今天将把大提顿峰看个够! 计划由南向北游大提顿东线,然后由黄石南门进、东门出,夜宿科迪 小镇。 今天游玩重点的大提顿国家公园位于怀俄明州西北部的冰川 山区,以连绵的雪山山峰著名,最高山峰—大提顿峰海拔4198米,全长1670公里的蛇河 由东北向西南横穿而过。昨晚临睡前做了功课,确定了A:Mormon Row (小木屋)、B:Schwabacher’s Landing(倒影)、C:Teton Point Turnpoint(大提顿全景)、D: Snake River Overlook、E: Cunningham Cabin、F:Oxbow Bend、G:Colter Bay几个景点, 在google地图上事先标记好位置,然后按照距离由近至远依次游玩就可以了。

都说早上大提顿的东线是最美丽的,我们大约6点多出发,这时候太阳已经升起,但阳光还非常柔和。

第一站,Mormon Row Historic Distric,这里背靠特顿山脉,可以看到一些废弃的房屋、畜栏、仓库,是1900~1920期间几个摩门教徒迁移此地修建的牧场和木屋。摩门教不同于这里传统的劳作方式,他们更像一个公社,集体劳作。一早过来的都是摄影爱好者,欣赏着晨曦下的田园风光。

Schwabacher’s landing是拍摄大提顿最美倒影的地方,以一个首次发现此景的德国 摄影师名字命名的,如果不是跟着导航是找不到的,沿US-191从Moose Junction向北6.5迈左右西侧的一个岔路进去,需要离开马路沿土路开上一阵子。我们顺着蛇河往里走,惊叹于大提顿峰和它美丽的倒影,忽而一群野鸭飞过,河水清且涟漪,独立于世外,宁静而美好。

恋恋不舍地离开Schwabacher’s landing,来到Teton Point Turnpoint观看大提顿全景,这个位置离大提顿主峰最近,连绵的山峰拔地而起。网上有人说这是美国派拉蒙影业的LOGO取景地,回来查了资料,好像毫无关系,但当时我们是带着这种心情去欣赏的。

打卡拍照,继续前行,来到Snake River Overlook。这个观景点因摄影大师亚当斯1942年的一张照片而出名。回来比较了一下,感觉河道有所变化,高大的树木遮挡了蜿蜒的河水,视线已经不够开阔了。

继续前行,来到坎宁安小木屋(Cunningham Cabin),一个非常简陋的木屋,十九世纪中叶,西部大片的土地还是荒野,只有印第安人游牧于此。1862年南北战争第二年林肯 签署了《宅地法》,规定每个21岁以上的美国公民只要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领取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就可以归为己有。在这个大背景下,1880s,Cunningham搭建了这个小木屋,1924年坎宁安牧场已达560英亩。他与其余97家牧场主签署了同意出售他们的牧场用于建立大提顿国家公园。石油大亨John D 克洛菲勒掌控的Snake River Land 公司出资购买了这些土地。1929年大提顿国家公园建立的时候只有山脉和山脚下的几个湖泊,直到1949年克洛菲勒捐出了当年收购的33000英亩土地,这才形成今日的国家公园。

右手东北边房屋用来锻造,左手西南边用来住人。

下一停靠点Oxbow Bend,也是拍倒影的好地方,可惜我们到达时已经快10点了,最美的时刻应该是清晨霞光染红山峰的那一刻吧。

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回到昨天已经去过的Colter Bay,这里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有露营区,可以划船、蛇河漂流 、骑马,MM对这里划艇项目念念不忘。

泛舟Jackson湖,观大提顿雪山美景。

继续向北离开大提顿公园,在出口处补了大提顿公园的门票,每车仍然35刀。由南门再次进入黄石公园,沿黄石湖西侧上行。沿途有许多度假村,这些地方都需要提前半年、一年以上预定,我们走走停停来到Fishing Bridge。由于在修路,两边轮流放行。据说这里观日出 不错。

不再留念,由东门而出奔向今天的落脚点—科迪。在黄石公园不时可以看到这些烧毁的森林。1988年夏天,黄石发生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的一场大火,直至同年秋末因为天气变得湿冷才被完全扑灭,这场大火大约烧毁了公园36%的面积。

出了黄石东门,山势陡峻起来。

这一路沿着US14/16/20(Buffalo Bill Cody Scenic Byway), 穿过肖肖尼国家公园,两边的山峰奇特,一路山林、田野、牧场,河流,风光迷人,据说曾被罗斯 福总统赞为“全世界风景最美丽的50英里”。

夕阳下的牧场披上一片金色的霞光

经过Buffalo Bill水库后不久达到了科迪小镇。

科迪小镇是美国西部以粗犷著称的旅游小镇,沿途很多地方以水牛比尔 “Buffalo Bill”而命名。此人原名 William Frederick Cody,在美国内战后与堪萨斯太平洋铁路工人签订合同,提供野牛肉,据说在1867至1868年的十八个月中杀死了4282头水牛。他与另一名叫做 Bill Comstock的猎手比赛争夺水牛比尔的独家使用权,在长达8小时的水牛射击比赛中Cody以68:48获胜。

这些都是回来写日志查维基百科了解的。旅行常常让我感慨的是世界这么大,不管你去还是不去,每个地方都在历史长河中迎接一天天的日升与日落,经历着风吹和雨打。有的山清水秀,有的干涸贫瘠,有的雄伟壮阔,你不知道这里都经历过什么。有一天你去了,看到了一些,感触了一些,更多的是漠视了很多。可它们还是在那里,不因为你看到而多一分彩,也不因为你的忽略而缺少价值。

Day5

今天的美景都在路上,绕走Red Lodge,行走号称“the most beautiful drive in America”的熊牙公路(Beartooth Highway),再由黄石东北门进入Lamar 山谷,由北门出,返回博兹曼,全程448km,是这几天路程最长的一天。

出了科迪,田野空旷,汽车很少,很容易超速。网上说这条路经常埋伏着警察,果不其然,拐过一个小弯,赫然看见一位交警正在和一辆汽车司机交涉,我们赶紧降速而过,庆幸啊庆幸!

熊牙公路东起蒙大拿州的Red Lodge,也就是下面这张照片中的小镇,西抵黄石公园东北大门的Cook City,全长111km,穿过肖肖尼、库斯特等国家森林公园,一路蜿蜒曲折,但在最高山口却邢成了一个宽阔的草原。最高海拔达3337米,由于冬季冰雪覆盖,每年的5月中旬到十月中旬开放。

我觉得前方那个凸起的石头就像极了熊牙吧。

网上都说熊牙公路道路陡峭,还着实让我对自己的技术掂量了一番。但开下来感觉其实不能算作险峻,几个急转弯处的地势较为平缓,视野开阔,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来到 Rock Creek Vista Point观景台,这里有一个挺大的停车场,峡谷的壮丽景色一览无余。

不少人喂食小松鼠,瞧瞧那两个腮帮子!

每天观山看景,很惬意吧?

蜿蜒曲折的山路,拉风的摩托

熊牙公路

熊牙公路

流连忘返的游客

翻过山顶,来到一片开满鲜花的山谷,远处的冰雪在召唤我们。

继续西行,蓝天白云,湖光山色,另一番景象。

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不一会儿又下起小雨来。

到达Cook City

从东北门再入黄石,至此我们走遍了黄石的五个大门!

行车在拉玛山谷中,黄石河的支流lamar河从中流过,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停车路边,学着别人拿着望远镜和长焦镜头在山谷中搜寻,希望找到野生动物的踪影,只看见一只年幼的麋鹿在静静地吃草,不时警觉地抬起头环顾四周。

山川河谷延绵数十公里,看见不少垂钓的人。

前行不远,就看见大批的野牛在草丛中休息,只敢远远地观赏这些庞然大物。

走走停停,一批又一批的野牛

野牛争斗,尘土飞扬。这就是被誉为“美国的塞伦盖蒂平原”的lamar山谷,水草丰美,生机勃勃!

该是和黄石公园说再见的时候了!历时五日,五进五出, 游历了黄石的主要景观,回来为了写游记又看了2部纪录片,查了不少资料,先游览后学习,尽量把美好的感受抻的长些再长些~~

美国

来自美国自驾圈

18.7万圈友正在讨论美国自驾
展开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