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俄罗斯看似与罗马,巴黎,伦敦这些当年的艺术中心有些隔绝,但俄罗斯史上最富盛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凭其超凡的个人能力、魅力与大量财富,将无数大师之作收藏于这座奢华宫殿,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冬宫。
埃尔米塔什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俗称冬宫,
与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
常设展品只是其总藏品的一小部分,实际藏品超过三百万件。
个人觉得,尽管馆藏部分可能略逊卢浮宫和大英,但冬宫相比其他大部分博物馆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真正的皇家主要宫殿,见证着沙皇俄国最鼎盛时期的风采,起码在颜值上是独占鳌头的。
如果说到俄罗斯只让去一个景点,我会毫不犹豫地选这里。
官网:http://www.hermitagemuseum.org/ (有时国内不是很容易登上去)
1. 官网上可以订票,不过会发现俄语入口的票价比英语入口的票价便宜很多,因为本国人逛冬宫有优惠但外国游客就没有。
2. 官网可以看到各层的平面图,带房间号和一些著名房间的名字,时间比较赶的朋友可以看好地图直冲镇馆之宝。
3. 可以看到一些展厅和藏品介绍,临时展览信息等。
4.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看一眼官网纪念品商店里卖的书和各种好玩的东西
冬宫官方guidebook上写着,每件展品看一分钟,要六年才能逛完冬宫。
我从早上开门前排队,一直逛到晚上闭馆,中午就塞了两块巧克力,也不过是走马观花一遍罢了。
这些世纪顶级博物馆的体量大多如此,很多专业的同学甚至会花上好几天一周来参观。
从平面图也可以看出,重点在二楼,一楼其次,三楼会很快
当时三楼主要是中国 ,日本 区,以及临时展览
不过博物馆的展品是会有少许调整的,另外也需要结合个人喜好来安排时间。
尽管出发前在其他游记上看到过无数次,可是亲眼看到时,还是震撼得无法言语。18世纪修建,19世纪又完善过,正值盛行巴洛克洛可可式繁复装饰,但是奢华到这个份上也是很罕见的。
上面这张是我最喜欢的冬宫室内照之一,
虽然四周的画作本身没太多深度,描绘的都是饕餮盛宴的场景,但是屋子的格调很不错,在bbc的纪录片里这间屋子也多次出镜
单独看这幅画,可能并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会成为镇馆作品,再加上中国人比较普遍地对于宗教题材的不认同,包括我当年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找不到喜欢这幅画的理由。(当时的游记里我也写了欣赏不能)
但是几年后,接触了一些西方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历史,也慢慢认识达芬奇这个难以置信的奇才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幅画,是完全顶礼膜拜的心态。
这里就不从专业的角度赏析这幅画了,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把二战甚至一战时的代表性飞机坦克和步枪,和今天的现役装备比,简直渣渣,但是军迷们可能含着泪给跪,同样,最早发明出的汽车和现代的跑车,大哥大砖头机和最新一代的肾机,它们不能放在一个维度去比。
达芬奇的任何作品,在15,16世纪那都是瞬间秒掉同行,无论其形其神都领先同时期其他名家几十甚至上百年,而且即使放在绘画技巧和工具都不断演进的今天,依然是神作,只是审美风格和五百年后的大众有所不同。
另外,在BBC冬宫的纪录片里讲这幅画是直到1960年为止,最贵的画
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代表作,也是伦勃朗生命最后的作品,画作完成的同年逝世。
浪子回头这个题材中国人并不陌生,用心感受浪子与父亲的衣着,姿势,和心境,也包括周围人的神态,留给有兴趣的读者自己。
这里介绍一下背景,早年伦勃朗顺风顺水,娶了市长的千金,绘画人气也高,日子过得阔绰洒脱,后来妻子病逝,生活每况愈下,后来独子也去世,贫穷和悲伤磨砺之下的伦勃朗,画工画风都更加成熟偏向情感而不是早年那样浮夸,暮年的浪子回头更像是回顾自己一生以及生命最后时刻的领悟。
了解这一的背景后再来欣赏这幅画,不同人也会有不同感受吧。
18世纪艺术风格转向新古典,相对于之前更加学院派的古典主义来说,我个人的理解是,更加轻盈流畅,浪漫,动感,更多情感,在我看来是一种“有着深厚功底的小清新”。
这里丘比特的翅膀,两人的身体是放射性伸展开,而两人相拥接吻和手臂的环绕又形成层层中心。在构图中兼具视觉震撼和浪漫美感。
关于这座雕塑的背景,是神话中维纳斯看不惯自己儿媳妇普赛克,让她去冥界去取“被封印的神仙水”(我自己翻译的。。原文Imprisoned Treasure of Divine Beauty)”,普赛克克服重重困难但最后败给好奇心,想一探这“神仙水”究竟,结果这并不是神仙水,而是睡眠魔,一打开瓶子就让普赛克死睡过去,直到被丘比特发现,丘比特将她吻醒。雕塑描绘的就是普赛克醒来向丈夫丘比特伸出双手的那一瞬。
由18世纪英格兰的钟表师所制,孔雀是会动的哦,转头甚至开屏,全部机械控制。不过当时出于保护考虑,孔雀钟并不是一直动的,只在特定的时间会动,反正我当时去的时候是没看到的,只能从guidebook上看到开屏的样子。
这幅不受当时苏联领导人待见,一度要束之高阁的画作,
就是传说中法国19-20世纪“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马蒂斯,的代表作
最初我看这幅画时,也不太喜欢,但是也并不讨厌,只是觉得奇怪。
但是走近仔细看看会发现,笔画线条极简,读者有兴趣可以试想下,还有没有可以进一步精简的笔画?
简单有时是一种力量,因为反复的细节和明暗容易分散注意力,
这种极简色彩和线条却能很好地表现主观感受,营造出热烈的气氛与情感,同时也颇具装饰性。
有趣的是,马蒂斯最初是因病入院,为了打发时间画着玩的,逐渐形成了后来的画风,这幅是他成熟期的作品
叶卡捷琳娜二世,更多时候被称为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也译为凯瑟琳。
冬宫最初是她兴建的私人博物馆。她在位期间大力推进俄罗斯发展,功绩显赫,尤其通过军事和外交上扩大影响力,使俄罗斯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个人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除彼得大帝外唯一被称为“大帝”的皇帝。
叶卡捷琳娜有过细致的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逐步征服整个欧洲的计划,曾经说过,如果她能活两百岁,整个欧洲都将臣服在她脚下。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购置艺术品时不只是对作品本身的喜好,也包含一定的政治考虑,比如曾购买英国首相的藏品,比如曾经北方对战瑞典南方对战土耳其时,依然花钱买画以维持沙俄有钱任性的形象。
二战德军围攻圣彼得堡以及后来的革命活动中,冬宫藏品多次辗转得以保全。然而在斯大林时期为了购置拖拉机和机械工具,大量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藏品被出售给美国金融家,现在能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看到它们。
冬宫馆长在接受纪录片访谈时顺手黑了一把政府,说“大概是因为在这里工作让人很开心,所以政府觉得没有必要付给我们高薪水”.
冬宫是目前为止我见过的,儿童团体最多的博物馆,国内家长们希望你们能看到这里
【BBC】冬宫纪行/埃尔米塔日纪行 Hermitage Revealed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897436
我的游记:【蜂首】【700图,4W字】大熊国11天独行 - 莫斯科 圣彼得堡 苏兹达尔
http://www.mafengwo.cn/i/3396468.html
冬宫词条
马蜂窝:http://www.mafengwo.cn/poi/88881.html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AC%E5%AE%AB/1138088
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rmitage_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