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游记《以爱之名,和你远行-安达卢西亚蜜月纪行》发表于2016-11-14 3349阅读 77评论
来到格拉纳达,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摩尔人的建筑艺术杰作-阿尔罕布拉宫。格拉纳达会成为西班牙甚至欧洲旅游热门目的地,也是因为这座宫殿,尤其是其中最精致的宫殿:纳斯瑞德宫殿(Nasrid Palace);由于进入纳斯瑞德宫殿每天有人数限制,因此门票就特别抢手。
幸好在规划行程的时候,一位去过的朋友热心的提醒我“一定要先定好票!一定要先定好票!一定要先定好票!”我才没有与阿尔罕布拉宫错过。我们是5月份在官网上定的票,当时因为想拍“无人的阿尔罕布拉宫”,所以买了最早入场的时段(早上8点);我们买好时,热门时段(上午10点~下午3点)基本已经售罄。隔天我们逛完阿宫出来后,看到在售票处大排长龙,庆幸自己预先买了票。所以也在此提醒想去的朋友,一定要先定好票!一定要先定好票!一定要先定好票!(如果想买热门时段,最好提前一个月以上)
上图就是取票的地方,也是非常漂亮的古迹。下图是取到票笑的花枝乱颤的胖大叔。
阿尔罕布拉宫是既可远观、又可以亵玩的一座宫殿,宫殿对面的阿尔拜辛则是从远处欣赏的最佳角度。走了大半天也有点累了,我们先在阿尔拜辛一间茶室“Abaco Te”休息。这间茶室最大的卖点大概就是他的露台了,拥有观赏阿尔罕布拉宫绝佳的位置,而且还可以优雅的坐着喝茶。室内的空间也比较有趣,除了一组桌椅外,其他都是席地而坐,所以会看到许多人或卧或躺,甚至直接就睡着了,我们也小睡了片刻。
能远眺阿尔罕布拉宫的平台很多,我想最好的位置就是圣尼可拉斯观景台(Mirador San Nicolás)了(Mirador就是观景台的意思,附近还有好几个,但是圣尼可拉斯视野最好)。
黄昏时分,观景台广场满是来欣赏阿兰布拉宫夕阳的人群。终年白头的内华达山脉下,夕阳将维萨卡峰上染成“红宫”(the Red, female)-这也是阿拉伯人赋予的-名字的阿兰布拉宫照的分外妖娆,周围绿树环绕,就像摩尔人诗中所描述的:祖母绿中的珍珠一般;广场上的人们唱歌跳舞,像是在举办什么庆典一样热闹,有的不是“夕阳无限好”转瞬即逝的无奈,而是及时行乐,对酒当歌的欢愉。
这里再强行插入一段在飞机上碰巧看到的纪录片,对“红宫”一词的考据。统治格拉纳达的纳斯瑞德王朝对于死亡有一种说法,自然死亡称为“白死”(white death),意外死亡称为“红死”(red death)。几乎所有的纳斯瑞德王朝的苏丹都死于非命,可被称为是一个“红死的朝代”。阿兰布拉宫的名字-红宫-竟不祥地“预言”了这个血腥的历史。
终于要走进阿尔罕布拉宫了。由于买的入场时间是8点半,要求必须提早半小时到达,隔天一早七点不到,我们便出发到哥伦布纪念碑后的公车站,搭车上山。离纳斯瑞德宫殿最近的门是正义门,我们便在此站下车。
走进正义门,就进入了阿兰布拉宫的地界。左边是往阿尔卡萨瓦城堡的七地大门,尚未开放;右边则是通往纳斯瑞德宫殿的入口,已经有一些和我们一样的早鸟们开始排队。从排队的地方向对面望去,就是阿尔拜辛区。从阿兰布拉宫俯瞰整个区域,一座座小白楼错落有致,翠绿的松树环绕其中,远远还能看见昨天尼可拉斯观景台旁教堂的钟塔。
八点一到,准时开始检票。
纳斯瑞德宫殿按照官方的参观路线可以大略分成三个部分:入口的梅苏瓦尔厅、科马莱斯宫(桃金娘庭院)和狮子庭院,三个部分都各自包含了小的厅堂和庭院,若要细细参观,大约需要2个小时左右。
作为入口大厅的梅苏瓦尔厅首先被我们战术性“跳过”,快步狂奔-一点也不夸张,我们两个就像是踩着点赶到高铁站剩15分钟开车了还没取票的人,跑到科马莱斯宫,拍摄整个阿兰布拉宫最重要的庭院-桃金娘庭院和狮子庭院。
在伊比利半岛居住的穆斯林住宅,通常具有一个特色,就是以一个带水池的庭院为中心,围绕庭院来修建屋舍。科马莱斯宫也反映了这种居住文化,桃金娘(另外又称“爱神木”)庭院就是代表;而能在建筑上下此功夫,也反映14世纪中的纳斯瑞德王朝处于一个相对承平的年代。
无人的桃金娘庭院,安静到能听见泉水涓涓流进长方形水池的声音;池面如镜,华丽精致的宫殿回廊倒映在水面,像是出现在一千零一夜梦境中的童话宫殿。水池、两旁的绿植、南北两侧宫殿回廊和四围的宫殿组成的几何与平衡美学,让人赞叹。
我们又快速穿越曲折的过道,来到狮子庭院。艺术杰作总离不开一位对艺术有热情、有鉴赏力且有能力的保护者与赞助者,子承父业的穆罕默德五世便是这样的人。在他短暂在位的5年,建造了阿兰布拉宫内的梅苏瓦尔厅和狮子庭园。晚于桃金娘庭院而建的狮子庭院,更是阿兰布拉宫建筑、伊斯兰装饰艺术的颠峰之作。
狮子庭园以一座狮子喷泉为中心,12头大理石做成的狮子注视着庭园的各个角落,从狮子的口中有泉水流向四方。在苏丹王庭里,狮子是保护王权的象征,而水更是伊斯兰文化中重要的符号,象征着生生不息、创始成终。这也是为什么伊斯兰的住宅、王宫甚至清真寺,喷泉或水池都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庭院的廊柱更是精采,既有重叠排列交错之美,柱头上的雕花更有繁复之美。
随着参观的人陆陆续续鱼贯而入,我们就把焦点转向各个厅和庭院的细节。虽然和基督教同出一源,但和拥有大量圣像、宗教雕塑艺术的基督教不同,伊斯兰教不许为真主、甚至先知造像。因此在伊斯兰的建筑里,在墙面或柱头、天花板穹顶处会大量使用花草树叶、水果植物等图样,或者不断重复的抽象线条、阿拉伯书法等形式来装饰(这种艺术形式被称为阿拉贝斯克)。
看过一篇文章是这么介绍伊斯兰的视觉艺术的:“花枝满眼的浓密布局首先是对荒芜地貌的心里补偿,其次是教义的启示,给人整体印象是和谐、统一、均衡、宁静;在建筑上,对称性结构和半圆形屋顶的广泛使用,体现了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穆斯林亲如兄弟的理念以及『认主独一』的思想。”
虽然文化、宗教背景差距太大,对这样的说法不太能心灵相通,但伊斯兰艺术传达出的美感,确实是超越种族、文化以及宗教的。
回到桃金娘庭院的入口处,这一块小空间是“金屋庭院”,以一座大理石喷泉为中心,作为梅苏瓦尔厅和科马莱斯宫的过渡。
两个庭院(桃金娘、狮子庭院)之外,还有几个内厅非常值得仔细品味。王位厅是纳斯瑞德王朝统治者的住处,墙壁上色彩斑斓的磁砖和精美的石膏浮雕真是美哉奂哉!三面墙上各有三个拱型空间,可以看出王位厅的围墙有多厚。
顺着墙往上看,屋顶是由七块对称的版块组成,象征伊斯兰信仰中的“七重天”,根据信仰,伊斯兰信士必须要穿越七重天才能抵达真主的乐园。
阿本瑟拉赫斯厅(Sala de Abencerrajes)的穹顶则更是上乘之作。以钟乳石状的浮雕装饰的八角星芒,象征遥远的天界和纯净的精神世界,星芒中间以16扇窗户使阳光得以照进,更增加穹顶的立体感与层次感。
走到两姐妹厅(Sala de Dos Hermanas),一抬头,你又会被有着蜂窝状结构、有5000多个小壁龛构成的华丽又眩目的穹顶所惊艳,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有颈椎病(与在欧洲看各种教堂的华丽穹顶有同样疗效)。
顺着参观路线走,来到林达哈拉露台(Mirador de Lindajara),站在这个精致可爱的小露台上可以看到下方的林达哈拉花园,整个纳斯瑞德宫殿的参观也就在这里告一段落。
离开纳斯瑞德宫殿,我们在小巧的帕塔尔宫暂作休息。小小的帕塔尔宫游人不多,倒映在前面的水池上显得有一点点孤寂,不过这个宫殿虽小,却是整个阿兰布拉宫最早的建筑;而且从这里向北边望去就是阿尔拜辛,遥想过去的苏丹大概也时常在这里驻足,满意地看着他的老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着吧?
接着,我们走回早上排队入场对面的阿尔卡萨巴城堡。由于太早起也没吃早餐,就在大门口的亭子吃了个牛角面包配咖啡。
“阿尔卡萨巴”这个词本身就是“城堡”的意思,当北非的柏柏尔人攻进伊比利半岛这片基督教世界时,人数处于劣势的穆斯林为了抵御周遭的基督教部队,便于各处建筑“阿尔卡萨巴”,今天还有许多地名就直接用了这个词的。
地处维萨卡丘的阿尔卡萨巴,是天然的战略要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作为军事要塞,这里塔楼林立,最高的蜡烛塔楼有27米,在这个观景露台眺望格拉纳达,有君临天下之感。1492年当天主教双王攻陷格拉纳达后,象征基督教政权的十字旗就是在此升起。
阿尔罕布拉宫成为天主教君主的财产后经过了多次改造,不过没有哪一次改造比的上查理五世宫殿。就像在充满古老中国气息的天安门西强行盖了一栋超现实的国家大剧院那样,查理五世也在满是精致伊斯兰艺术的地界大兴土木,搞了一栋文艺复兴式大宫殿。据说,这是查理五世和妻子葡萄牙的伊莎贝拉来此度蜜月的时候盖的。
沿着阿尔罕布拉宫的围墙往赫内拉里菲宫走,一路上有亭榭喷泉相伴,和相对简单的皇家庭院如故宫御花园、维也纳美泉宫的庭园相比,阿拉伯人对庭院的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赫内拉里菲宫在阿拉伯文里的意思是“建筑师的花园”,这里也确实设计的十分精巧。正午时分,庭院的水池使得温度让人不那么难以承受。赫内拉里菲宫就是格拉纳达最重要农场,提供苏丹和宫廷内的政治菁英们狩猎、散步或沉思,以为忙碌的政治生活提供纾压的途径。
赫内拉里菲宫也是以水池为中心,两侧的庭院原本是围墙,在基督教徒征服后改造成了现在的拱廊并对外敞开,成了一个个小的观景窗,可以眺望南边的阿兰布拉宫和格拉纳达。
很难想象如此美丽的阿兰布拉宫,在19世纪时竟是满眼荒芜。作为漫长的欧洲之行的其中一站,美国诗人华盛顿‧欧文在1829年来到格拉纳达,曾在“被流氓、无赖和小偷所盘踞”的阿兰布拉宫住了几个月;不过,他也以感性且富于想像力的笔触写到他在红宫居住所感,我也以此文作为本游记格拉纳达部分的结束:
“…我经常想像自己穿行于阿兰布拉宫那些充满浪漫气息的房间之中。难道我的梦想就此成为事实?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不敢相信自己确是住在波阿迪尔的宫殿里,还可以站在他的露台上俯视高贵的格拉纳达。当我徜徉在这东方风情的房间里时,当我倾听着泉水的低语与夜莺的唱和时,当我闻着玫瑰的芬芳、感受着香脂的氛围时,我彷佛已经走进了穆罕默德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