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是鸟类的天堂。这里哺乳动物种类很少,鸟类特别繁盛。
新西兰人对鸟类也十分热爱。不信看看新西兰元就知道了:所有面值的纸币上,都有一种鸟类的图像。就在这样一个国家的旅游胜地皇后镇(Queenstown)里,有一个以展示鸟类为核心的动物园:几维鸟类公园(Kiwi Birdlife Park)。这个动物园水平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
几维鸟类公园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那块地方是个垃圾场。这个动物园非常小,占地只有9公顷,只有北京动物园的十分之一。
这里养的动物也不多,狮子长颈鹿熊猫一概没有。但这里养的20多种动物里有22个新西兰本土物种,其中不乏珍稀种类。而在这些动物当中,各种新西兰本土鸟类是当仁不让的明星。
举个例子,新西兰的鹦鹉都非常神奇。性格最好玩或者说最不要脸的一类就是啄羊鹦鹉。几维鸟类世界里就养了几只啄羊鹦鹉。早上我去的时候,正看到它们在梳毛。梳着梳着,有个个体就开始嘴贱拆笼子了。
养的大多是本土物种有个好:丰容好做。这个动物园所在的土地是一片山坡,坡上的植被本来就不错。动物园的下方有一条地下暗河,有泉眼直达地面,所以水也非常不缺。这些本来就有的大树啊、水坑啊、土坡啊,圈起来收拾收拾,就是个很好的天然笼舍,能给本土物种提供非常好的福利。
入口附近的秧鸡池塘就是个好例子。这里有土坡,本土的威卡秧鸡在上面开心的刨土找吃的。这里有个池塘,秧鸡、鸭子们游得也很开心。
秧鸡池塘里最凶悍的鸟是紫水鸡。远远看到一只我还以为是南秧鸡,冲过去拍了半天。后来仔细问了下才发现是紫水鸡,失望了半天。回来一查,发现也没有那么失望——新西兰的紫水鸡是本土的澳大拉西亚紫水鸡(Porphyrio melanotus),不是入侵种,和国内的紫水鸡同属不同种。
当然,丰容好做,也不代表他们没有认真做。啄羊鹦鹉的笼舍丰容就做得很有意思。为啥说啄羊鹦鹉不要脸呢,它们、特别喜欢检查人类制造的背包、靴子什么的,经常会偷走一些小东西,甚至会去抠车窗上的橡胶封条,特别嘴贱。因此新西兰人管这种厚脸皮的动物为“山上的小丑”。既然你们喜欢玩人类的东西,那就给你们玩好了。所以饲养员们在笼舍里放了很多颜色鲜艳的人造物品。比方说,就有辆自行车给它们拆……
试求自行车的心理阴影面积。
几维鸟类公园还救助了不少野鸟。好些鸟是出过事故之后,被公园给救了的。这里的两只南岛斑蛎鹬就曾不幸被车给撞了,翅膀受伤医不好,一直留了下来。
啄羊鹦鹉中的一只也是被车撞坏了翅膀。公园立的展板上说,因为翅膀坏了,这个个体把嘴巴和脚锻炼得特别厉害,比另一只灵巧多了。不知道说的是不是就是这只拆笼子的坏蛋。
几维鸟类公园最让我感慨的一点,是他们很明确自己饲养濒危物种的意义:我们要拿它们来做自然教育,我们要繁殖它们,然后,我们希望它们回到大自然当中,增加野外种群的数量。
既然叫这个名字,这个动物园肯定养了几维鸟。他们饲养的是5种几维鸟中的北岛褐鹬鸵,濒危物种。为了野放,园方设计的环境和饲养方式都按野的来,防止它们失去野性。
此处必须含沙射影的点一下某国宝的几个繁育中心了!大家都知道的,不细说了。
除了几维鸟,几维鸟类世界还繁育了其他一些濒危物种。比方说坎岛鸭。这种鸭子现在可能只有300只,是的,全世界仅剩300只。但有意思的是,坎岛鸭的IUCN保护等级在2016年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坎岛鸭生存最大的威胁是入侵物种,尤其是老鼠。新西兰政府为了它们的生存,强硬的执行了消灭入侵物种的计划。坎岛鸭生存的几个岛上所有的入侵动物,甭管是野生的老鼠、猫,还是人养的牛、羊,全部都得移走或者干掉。2001年,新西兰在鳕鱼岛上执行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灭鼠活动,拿直升机投了120吨毒饵。到了2003年,岛上的老鼠全被消灭干净了。
在如此强效的入侵物种灭除措施的保护下,加上各家机构的繁育、看守,坎岛鸭的数量正在缓慢上升。于是,它们的保护等级就下降了。
园内另外一种濒危的鸭子,是山蓝鸭。10新西兰元纸币上的鸟,就是这种方嘴巴鸭子(方嘴看上图)。为了保护自己的十块钱,新西兰人也运用了保护坎岛鸭的策略,但相对坎岛鸭,山蓝鸭的保护还需更加努力。科学家估计,这种鸭子现在还剩大约2500只,而且分布很散。
布布克鹰鸮
黑顶琵嘴鸭,雌性
新西兰隼,20新西兰元上的鸟
黄额鹦鹉
野生的乌鸫,入侵物种
安蒂波德斯长尾小鹦鹉
簇胸吸蜜鸟,又名图伊鸟(Tui),非常迷人,叫得也好听,没拍好
新西兰鸠和红额鹦鹉
总的来说,几维鸟类世界是个很精致的小动物园,展示物种以新西兰本土鸟类为主。这里物种不多,但有很多精彩的本土物种展示。得益于新西兰良好的环境,该园丰容挺不错的。
但该园48新币(近240人民币)的门票价钱不便宜,尽管买一张票在2天还是3天内可以无限次去,而且该园提供了中文解说器,几维鸟喂食活动也相当精彩。
这高昂的门票中有相当部分会拿出来做野生动物保护的经费。所以这门票值不值,大家自己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