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游记《海街の盛夏,嗅不完的日剧浪漫气息(镰仓游二回目)》发表于2017-11-08 13025阅读 266评论
对于我这样的镰仓中毒症候群患者,什么镰仓一日游简直是天方夜谭。镰仓是一处值得你住上几日慢慢去品味的海滨古城,那种游客走马观花式的匆忙非常不适合这里。所以即便这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在镰仓留宿一晚,我依然选择花两天时间待在镰仓。
第二天一早,我们直接到东京站搭乘横须贺线去往北镰仓。不同于江之电沿线各站那种海滨式的热闹,北镰仓站是一座非常幽静和古朴的小站,在绿意的围绕中有一种让人平心静气的力量。
镰仓行的下半部分,主题就是那些寺院与街巷、绿意与清幽。我对自己说,把脚步放得再慢些,再慢些吧。
出站的时候,眼前是浅蓝的天空和穿插在绿树和日式建筑中的铁道,再往远处望就是幽深山林。有一段铁轨,在电车没有来的时候,是可以让行人穿过的。漫步在铁轨之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境是如此轻松。如果你举起相机,相信我,随手一拍都是大片的效果。
不一会儿,电车道口的警示铃声响起,栏杆应声落下,一辆电车缓缓经过,这是多少日剧里、动漫里出现过的场景?
比起《灌篮高手》镰仓高校前的年轻游客,北镰仓一定是最受文学青年喜欢的地方,因为这里是日本文学家活动的一大集中地。离站台不远的地方就是有名的圆觉寺。川端康成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它的影子。《千只鹤》的开头里,这样写道:“菊治踏入镰仓圆觉寺院内,对于是否去参加茶会还在踌躇不决。时间已经晚了
小津安二郎大概是是最著名的镰仓爱好者了吧?他的电影几乎都发生在这里,自己更是生活于此。到镰仓来游玩的话,文艺青年们总要特意去一趟北镰仓的圆觉寺,那里是《晚春》中举办茶会的地方,也是小津墓地所在。
我呢对于圆觉寺倒没有特别的执念,来北镰仓的理由是著名的紫阳花寺:明月院。离北镰仓站不远的明月院原本只是北条时赖修业佛堂的禅兴仰盛禅寺“最明寺”的一间别院。
去往明月院的小路上偶遇一簇盛放的紫阳花。按照时令,此时北镰仓一带的紫阳花期已过,这一簇竟像是特意为了见我们一眼般推迟了凋谢的速度。这大概就是旅行路上的小确幸吧?
紫阳花季人满为患的明月院,转到如今的七月盛夏就是另一翻场景,繁花落尽后余下满目翠绿,古韵丝毫不逊色于京都,和绿意相映衬的是潮水退去后的清静,连写御朱印的工作人员也感慨:“寺院就该是这样冷清的状态啊”。
果然我们到达明月院的时候,游客寥寥,正合我意。入口不远处的一座小石桥边趴着一只小石兔和小石龟,原来龟兔赛跑的故事日本人也知道啊!
明月院的紫阳花几乎尽数褪去,那就好好感受这层层叠叠的绿吧!
在蓝天绿意映衬下格外妍丽的凌霄花
连石佛都用紫阳花装点着,顿时生动有趣起来。
在一处角落发现这样充满古意的一景:朴拙的敞口浅缸里,有漂浮在水上的紫阳花,有姿态优美的金鱼,阳光在树荫的遮蔽间投下摇曳的光影,一切美好便尽在不言中了。
明月院里有这样一间日式禅屋,它的丸窗伴随着四季流转把方圆之间、明暗之间的禅意表露无遗。明月院是日本少数几间拥有丸窗的寺院,在佛教里圆形窗户有包容宇宙万物的开悟之意。当我多年前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就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亲眼看一看它。如今,它近在咫尺。原来,丸窗之上还有这样一行字“窗外好日”。
屋边有很宽的木制台阶可供游客们坐着休息。佛教讲参禅,摒弃外缘,销落诸念,返观自心。理解禅意的最好方式便是静心体验。我虽做不到销落诸念,依然在这儿静静坐了好久,任凭思绪流淌。
坐在这里的时候,你的思维仿佛被稀释了,浓度不高,但是每一克都有质量。
诚如舒国治所言,赏看寺院的诀窍在于凝视它精致至极的松、石、岛与水上的亭阁。一瓢清水,获一番内心的安宁。
正对着这间禅屋的是一处精心构建的“枯山水”,它的朴素、抽象与极致隐藏着建造者难觅其形的精神世界,与禅僧追求的“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日本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说:“庭园是另外一个我的心境,做庭的过程便是每日修行的一部分。”
明月院的角落处还有一片竹林,这里也是极适合人们静坐清心的好地儿。走近这片竹林就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你的感官被放大,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是最好听的天籁,那些生活中无谓的小烦恼、那些偶尔的不开心就让它们都随风,都随风。
不知不觉已经到中午,是时间去镰仓用午餐了。北镰仓站通往明月院的路边有一处很不错的冰店,本想着回站台前去尝尝看,结果店家很任性地没有开门,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