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暑期旅行季,每到这个时期就会纠结今年到底去哪里?想过去前苏联外高加索三国,也想过和朋友约一趟北欧,正当我各种纠结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条租租车公众号上的推送:有人说这里是旅行者梦想中的天堂;这里是和中国互相免签证的第一个欧洲国家;这里一步一景怎么开车也不会觉得累;这里有闻名遐迩的“世界夜生活之都”;7元一斤车厘子,这里是巴尔干半岛上文艺怀旧而性感的国家——塞尔维亚! 也许听到这个名字你会觉得陌生,不知道这个国家在哪里,但是你一定在历史课本里听过南斯拉夫,北约轰炸南联盟等事件,对!这次就将要走进前南斯拉夫,欧洲的火药桶。塞尔维亚位于东欧巴尔干半岛,周遍的波黑对中国护照免签,黑山和北马其顿凭有效期内美签免签进入,阿尔巴尼亚4-10月免签,也就是说这几个国家可以一并走完,不过由于我们从塞尔维亚入境租车,塞尔维亚车无法过境阿尔巴尼亚,于是我们大致行程定为塞尔维亚-波黑-黑山-被马其顿-塞尔维亚。
这次行程从塞尔维亚开始,自驾到波黑和黑山,由于科索沃这个敏感地区只能再回到塞尔维亚以后绕过科索沃入境北马其顿,最终三次入境塞尔维亚,四个国家总行程一共2415公里。
从国内到塞尔维亚没有直飞,去程选择了战斗航空北京-莫斯科-贝尔格莱德,回程阿提哈德航空从贝尔格莱德-阿布扎比-上海 20190719 11:40-14:45 SU205 北京-莫斯科 17:20-19:25 SU2096 莫斯科-贝尔格莱德 20190806 11:20-18:40 EY70 贝尔格莱德-阿布扎比 21:45-10:35(+1)EY862 阿布扎比-上海浦东 既然考虑自驾,那就首选租租车了,这次四个人出行,为了够装行李定了一辆SUV。去年在美国自驾把别人车蹭了以后,这次租车直接选择了全险,以免再一次发生一些意外,安安心心去旅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租租车上的全险使用方法是先自己垫付以后凭当时的一些办理单据和信用卡账单再到国内办理理赔。提车时候,我先提供了驾照翻译公证件,也许是租车公司工作人员不太熟悉公证书的格式,总是找不到需要的信息,后来我递给他租租车的小白本,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个版本的更好!看来租租车的小白本已经得到了广大租车行的接受了!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波黑是不承认中国驾照的,这也是我回来以后才知道。 巴尔干地区几国的手机卡不通用,对于我们在一个国家只呆几天来说,买当地卡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在无忧行上开了中国移动一带一路漫游包,事实证明,中国移动的流量包在国外是能够用google地图导航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每天只有1G高速流量,超过就降速。如果仅仅是导航用,足够用了。为了保险起见,我又在租租车上租了GPS,两者结合起来用,就更放心了。
塞尔维亚是前南斯拉夫的中心主体国,“巴尔干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都与其有关,可以说是一个历经苦难的国家。同时塞尔维亚在体育方面显现的不俗实力,也让这个国家在世界上为人熟知,你还记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那场精彩的女排决赛吗?
第一次来到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免签国,从首都机场到贝尔格莱德机场,拎着护照就顺利进来了,瞬间都觉得自己升华了。需要银联取现的小朋友记得国际到达出来后上二楼出门的ATM就可以取银联,除了这里,基本上就不支持银联了。 在贝尔格莱德第一夜,我们住在共和广场旁边,穿过共和广场就到了米哈伊洛步行街,晚上10点多依然很多人在在餐厅喝着酒,果然是一个世界夜生活之都。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萨瓦河和多瑙河把城市分成了新城区和老城区,贝城大多数景点集中在老城,并且走路也不是太远,第一天暴走一天,走累了晚上睡一觉,自然6小时时差就倒过来了。 关于贝城交通: 我们在贝尔格莱德主要靠走路,当然也坐过公交车和出租车。首先对于出租车,一定要谨慎,很多私车挂靠了一些出租车公司,这些车的计价器都被做过手脚,跳的速度会比你心跳还快,打车时候一定要认准正规出租车,我们看过攻略就认准了Pink taxi。 我们从老城到新城区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就是公交,公交可以去报刊亭买公交卡,也可以直接向司机买票,150蒂纳尔一人,约人民币9块多,不过有些司机也懒得收钱,如果车上没有查票的在,司机就直接让你免费坐了。
1999年3月24日开始,北约对当时的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轰炸,在这场空袭中,南联盟的许多政府机构、工厂、医院、电视台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为了纪念这场毁灭性的人道主义灾难,塞尔维亚将当时一些被炸建筑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仔细数数这段历史也就是20年前,难以想象20年前我在和平的学生时代时候这里的人们正在经历的一切,看到这样的场景还真是很有感触,旁边的广告牌也许就是最好的征兵宣传。
在1999年北约对前南斯拉夫联盟的轰炸中三枚精准导弹也击中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三名中国记者当场牺牲,现在在贝尔格莱德新区的驻前南使馆遗址虽然已经拆除,仅有一块纪念碑。现在绝大对数到塞尔维亚的中国人都会到这个地方献上鲜花和国旗来缅怀罹难烈士。
圣萨瓦大教堂,塞尔维亚大多数居民信奉东正教,在塞尔维亚境内各种大大小小的东正教教堂,修道院。圣萨瓦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
圣马可教堂
米哈伊洛步行街的尽头就是卡莱梅格丹城堡,位于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这里也是当地人休闲娱乐的公园,旁边就是动物园,不过和国内动物园相比,那就真的是很简陋了。由于游客比较多,刚进了这个城门我的包就被人打开了,好在背包只是装相机用,相机拿出来以后包里没什么东西,不过还是虚惊了一场,游览的心情都被破坏了,再加上刚回国手机就被摔成了砖。。。这个地方的照片真是翻不出来了。
上午退房后就直奔机场取车,正式开始巴尔干自驾游。这次租了Europcar公司的车,取车过程非常顺利,给了一辆奥迪Q3,和车行说明需要过境,车行会给你提供一份文件,上面盖了准许过境的章。 巴尔干地区交通规则和国内类似,只不过在行车过程中必须开大灯,因为波黑、黑山很多隧道,隧道里都不会有灯的。对于超速也没有摄像头,都是靠交警躲在路边查,如果看到对面开来的车给你闪两下大灯,就说明前面有警察,赶紧乖乖的放慢车速。当然,等过去了以后也可以向对向车辆闪灯提示。
如果说贝尔格莱德的名片是坚强、独立和激情,那么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则是宽容、文艺和休闲。诺维萨德距离贝尔格莱德约100多公里,一个多小时就能开到,全程高速。虽说是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其发达程度真的只能和国内县城相比啊,不过整个城市显得特别宁静。在这的市场里,果然看到了传说中7块钱一斤的车厘子。
第四天,我们要从北部的诺维萨德驶向西部山区的兹拉蒂博尔。塞尔维亚的西南部兹拉蒂博尔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塔拉国家公园,河中小屋、木头城,萨尔干8号铁路,也是大多数游客都会到访的地方。一般到这的游客多选择住在乌日策或者兹拉蒂博尔。我们住在了兹拉蒂博尔一个小镇,看样子这里应该就是一个游客的集散地,小镇上很多卖旅游产品的,也有一些承接周遍一日游的旅行社。
果然是山区,早晚的温度还是有点凉的
在小镇上发现一家很好吃的塞尔维亚汉堡,选择一中肉,最出名的就是一中猪肉牛肉混合的五香肉加上一个大饼,烤香以后自己可以加蔬菜和酱料。
对于塞尔维亚旅行的相关信息,真的不算多,我们在这块区域打算去木头城、小火车和河中小屋,但关于萨尔干8号铁路小火车订票的方式和时间表,查询了很多地方,都无法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于是我们在小镇上报了一个萨尔干8号铁路和木头城的一日游,事实证明,这个一日游真的很方便,价格也就约每个人150人民币。 Sargen 8 曾经从贝尔格莱德到萨拉热窝铁路最险峻的一段,火车需要在5公里的直线距离内攀升400多米的高度,设计铁路的工程师想出了8字绕行的绝妙办法。如今,这段经典的8字线路作为观光列车向游客开放,蒸汽机车,全木制车厢,火车慢悠悠地在山林和隧道间穿行,时间都慢了下来。小火车每天10:30和13:30各一班,全程约2小时,中途会在各个站点停靠,可以下车拍照。
从这个站俯视就能看到铁路在山间的路线,听到一个导游带领着中国团队说从这里可以走小路到下一个站,不用上车,就可以在顶上看着我们的车走过下面的两个隧道。
木头城曾是库斯图里卡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的取景地,现在改造成了度假村,电影院、图书馆、酒吧、餐厅、旅馆一应俱全。村子里的所有房屋,包括小教堂、街道等等全部都是木头制成的,这种木制的房屋是塞尔维亚农家的传统建筑。现在里面的房子基本上都成为客房,地方不大,基本上20分钟就能走完一圈,特意选择住在这里的游客,估计会无聊死吧。
兹拉蒂博尔已经处于塞尔维亚和波黑边境,一早出发先去看看世界上最孤独的房子——河中小屋(Drina river house)。其实我最初了解塞尔维亚还真就是从这个小房子开始的。 德里纳河上的小木屋在德里纳河中心位置的石头上,屹立着一个小木屋,始建于1968年,当年有群年轻泳者想要建一个遮阴歇脚的地方,于是有了在河中心的石头上建造小木屋的想法,第二年这个神奇的小屋就筑成了。这么多年,小屋独自经受风雨的洗礼,被洪水冲毁六次,在不断的新建和加固中,顽强的留存了下来。 这条河也是塞尔维亚和波黑的国界,对面就是波黑。
顺便一提,要是冬天到塞尔维亚旅游,这个小房子还是不用来了,因为你开几个小时的山路,看到的不一定和上图一样,也许是这样的。。。哈哈哈哈哈
观摩完河中小屋,我们就一路向波黑驶去了。大约1个多小时以后就到了塞尔维亚和波黑的边境,在塞尔维亚一方,会收取每辆车150蒂纳尔,约7块人民币。然后在类似收费站的窗口出境,敲章。波黑对中国免签,入境非常顺利。
进入波黑以后,公路全是山路,开车难度比塞尔维亚大多了,开不了几公里就有隧道,而且隧道里都是完全没灯光的,可见要求白天也开大灯开车是多么有必要。不过还是很佩服外国人开车,山路限速80还嫌慢,我总是能挡着很多车在后面。 入境波黑不久就会到达维舍格勒小镇,这个小镇出名之处在于它的一座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的名作《德里纳河上的桥》写到的默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古桥。它是由奥斯曼宫廷建筑师Mimar思南宰相穆罕默德帕萨索科洛维奇在1577年完成的。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2007年世界遗产名录。
沿着德里纳河一路走,风景确实比塞尔维亚好很多,一路到达我们今天的终点站——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这个名字,从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了,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词条都进入大脑中了,现在我真的站在了这个原来只有在历史书中出现过的城市,感觉还真有点不真实。 萨拉热窝地处河谷,四面环山,就连市区也就是狭长的一条平地,其余全在山上,这样的地理位置也导致了1992年在波黑战争中被塞尔维亚人势力塞族共和国军队和南斯拉夫人民军包围了1425天。直到现在,城市中很多建筑上依然可见战争留下的弹孔。
萨拉热窝最热闹的地方要数巴什察尔希亚土耳其老区,老城区像一片小街小巷组成的迷宫,非常热闹,到那些小商店里游荡一番,看看手艺人如何把普通的金属板变成闪闪发光的器皿。路面的鹅卵石以及被行人磨的十分光滑,一切浮华表面后面是萨拉热窝的灵魂。老城区很多建筑都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取景地。
敲黑板!萨拉热窝的小偷是出了名的厉害,旅行群里很多人都在这个地方被偷,所以街边也有很多路牌上提示你当心小偷。
这座桥就是著名的拉丁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这座桥遇害,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现在桥对面的博物馆据说就是当年刺杀斐迪南大公的塞尔维亚小青年站的地方。
1984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这是冬季奥运会第一来到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办的冬季奥运会 。现在在特雷贝维奇山上依然保留着当时比赛用的滑道。现在滑道已经废弃,上面画满涂鸦,又成为了另一道风景线。
1984年冬奥会南斯拉夫国民对这次冬奥会来到萨拉热窝非常重视,以极大的热诚欢迎各国运动员。可当时没有任何人预料到,几年后,这座美丽的城市会陷入波黑战争的火海中,可以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是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让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这场近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萨拉热窝围城战役,也是众多中国80后小伙伴童年时期经常在新闻联播里听到的。 我们跟着巴林心灵旅行社来了一个主题为Under the siege 1425 days的半日游,去了解这段历史。旅行社的导游Enes就是一位波黑战争的亲历者。 Sarajevo Tunnel 隧道博物馆,保留了萨拉热窝围城战役中重要的生命通道,纪录片里播放着战争时候的影像,导游Enes给我们讲述着他童年时候经历过的故事,真是感觉心头一紧,所有参观者的愿望都只有一个,世界和平!
莫斯塔尔为波黑南部城市,在内雷特瓦河畔。莫斯塔尔以一座跨越内雷瓦特河的老桥著称,这座建于16世纪的老桥将居住在河两岸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居民联系在一起,站在桥上可以看到河两边的天主教堂和清真寺。然而老桥在1993年波黑战争时被毁,现在看到的是2004年按原貌重建的老桥。每年夏天就会有当地的勇敢者在桥上跳桥表演。
波黑感觉每个地方都是这样,沿着一条河呈条状分布在山腰上。
从莫斯塔尔南下,就到了黑山境内。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后,一直与塞尔维亚成为前南斯拉夫仅剩的两个加盟共和国,直到2006年公投宣布独立。黑山目前对持有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有条件免签,即有有效美国签证或者多次有效申根签证的中国公民可以免签入境。这次我们四人都是持美签入境,而且有一位朋友的美国签证是刚拿到,还没去过美国,也顺利入境了。
沿着山路一直开,当你看到蓝色的海湾时,说明你已经距离著名的海湾城市科托尔不远了。只要有海的地方,风景自然就会很好,一路从内陆国到达临海城市,看着蓝色的海湾就豁然开朗。
科托尔位于黑山南部,是位于科托尔湾深处的一个海岸城市。因科托尔湾的自然美景和科托尔老城的历史景观而使得科托尔成为黑山最有名的旅游胜地。这里有中世纪教堂、罗马建筑等古迹与游览胜地。 科托尔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同时科托尔还有大量的名胜古迹,比如老城中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和在城市上延伸长达4.5 公里的古城墙。大多数地中海的邮轮都会选择停靠科托尔。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很喜欢到这里来度假,也让这地方成了一个旅游热门城市。 沿着古城里的小路可以找到一条爬上山顶科托尔城堡的路,山很陡,但这是能够看到整个科托尔和亚德里亚海湾全貌的地方,不虚此行。山脚有人收费,每人8欧,不过早上8点才有人来值守,所以可以赶在8点之前进去,这样既省了8欧的门票,也能赶在太阳当头的时候爬上去领略科托尔全景。
科托尔古城并不太大,但里面像迷宫一样的小路。古城里也有很多餐厅,消费不便宜,在前南斯拉夫这些国家中,黑山的消费是最高的。需要注意的是黑山的食物分量都巨大,用餐中途服务员都会来询问一下对餐食的评价,这一点完全和欧美一样。在这次前南四国感觉最不一样的就是黑山。
在黑山的老城里,有很多民宿可以选择,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是自驾游的话,确实没有必要住在老城,可以选择老城旁边其他的住宿,这样一来可以解决停车问题,老城里不能开车,只能把车停在老城外的一些停车场,在欧洲停车,每小时0.88欧,一天下来费用还是不便宜;二来不用在老城里拖着行李到处走,而且老城里的住宿价格更定比老城外高得多。其实老城真的不大,住在附近过来逛逛就行了。
如果说科托尔更适合游览古迹的话,那么布德瓦就适合在海边度假了。出发前,本想着出游了10多天了,利用在圣斯特凡岛这里的海滩,好好休整两天。可是万万没想到,到达海边的两天,都在下雨!没停过1分钟。。。海滩度假变成了房间打扑克,可惜了。 我们住的酒店,从餐厅就能拍到圣斯特凡岛,酒店背后就有小路到海边,然而并没有没卵用。
由于科索沃问题,塞尔维亚租的车是不可能入境阿尔巴尼亚的,要去北马其顿就只能返回塞尔维亚绕过科索沃再出境,这也造就了这次旅行中开车时间最长的一天。 在黑山出境后就到了塞尔维亚的新帕扎尔,距离这里大约80公里就是塞尔维亚著名景点 Uvac峡谷。 虽说距离新帕扎尔只有80公里,但是从各种资料中看到这80公里开车并不容易,想要到达观景台,最后的10公里路况极差,超级烂,10公里路大约要1小时。不过想要游览Uvac峡谷还有另一种方式,从下面的乌瓦河坐游船,然后徒步爬上山顶俯视整个峡谷。想要简单的话,就在市区报一个一日游行程吧。
乌瓦茨峡谷是塞尔维亚的白头鹰保护区,峡谷上空经常有白头鹰盘旋,如果是乘船游览的话,还可以一同游览峡谷中一个未开发的Ice cave溶洞,全程都靠船主打着手电筒进去。洞内的钟乳石不亚于国内某些著名的溶洞,如果加上灯效这个溶洞肯定会很漂亮。洞内温度非常低,还没到洞口就感觉到凉意,看到一同游览的其他人都穿上了长袖才发现失策了,好在溶洞只有600米,在里面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从溶洞出来,就要开始爬山到顶上观景台了。这种山,就是典型的野山,没有任何路,全程约30分钟爬到顶。我们刚好爬到一半的时候就下起雨,雨后下山时候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的小伙伴们第二天都散架了,只有我跟没事一样。
到达山顶观景台,俯视峡谷全景,真的是好美。乌瓦茨峡谷是塞尔维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风景,位于南部山区腹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千万年的流水冲刷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造就了乌瓦茨令人叹为观止的连续15个180度巨大河湾,在欧洲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要是秋季到这里,山上的植被变黄,拍下来的照片就更好看了。冬季是上不来的,所以冬季出发的小伙伴们只有放弃了。
从峡谷下来,我们又飞速赶往斯图代尼察修道院。不过由于路程较远,我们赶到已经快7点了,修道院已经关门,但是我们民宿老板家的小哥哥给力的找了工作人员开门让我们进去参观,只是里面的修道院就没办法进去了。 斯图代尼察修道院创建于12世纪晚期,由中世纪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创建者斯特凡-纳曼亚大公在退位之后不久创建。这个修道院是塞尔维亚地区最大、最富有的传统修道院。修道院中的两座主要纪念碑、圣母大教堂及国王大教堂均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同时这些建筑物中还收藏了13世纪和14世纪时期的拜占庭艺术绘画,这些绘画都是无价之宝。
带着浑身的疲惫,继续向下一个国家出发。北马其顿也是前南斯拉夫成员中的一员,1991年独立以来,与希腊之间就“马其顿”问题的争端就没有停歇过。希腊认为,马其顿的国名暗示马其顿对希腊北部马其顿区存在领土要求,要求其“更名换姓”,不然就将继续在马其顿加入北约和欧盟的道路上设置障碍。2018年6月,两国达成协议,以马其顿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作为希腊同意其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条件。2019年2月12日,马政府宣布正式更改国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北马其顿依然是持美签或C类申根签证者可以免签进入。不过在北马其顿几乎很少见亚洲人,在北马其顿的三天真的就没见到一个中国人。入境时海关的小哥看到我们拿中国护照都一脸懵逼,叫来了应该是一个上级之类的人,说了一句China,然后另外一个官员说了几句后,查看了我们的护照就放行了。
斯科普里是北马其顿的首都,距离塞尔维亚和北马其顿的边境不远。2010年当地政府为了改善市容并振兴旅游业,新建了很多大楼、博物馆、纪念碑等。以马其顿广场为核心向周遍辐射,值得参观的地方并不多。除了马其顿广场,城市建筑给人一中中国90年代的感觉。
奥赫里德位于北马其顿西南部,在边境湖奥赫里德湖东岸。从斯科普里出发,沿着A2公路行驶不到3小时就能到奥赫里德。从斯科普里到奥赫里德的公路会经过好几个收费站,前面几个每次1欧或者40第纳尔,后面几个每次0.5欧,或者30第纳尔。奥赫里德湖是巴尔干半岛第二大湖,长30公里,平均宽12公里,最宽15公里,面积36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5米。湖水较深,最深处286米。奥赫里德湖主要由地下水及山溪补给,水位变化不大。奥赫里德湖群山环抱,湖岸陡峻,景色幽美,是马其顿国人及其世界各地游客的度假胜地。位于奥赫里德湖畔的奥赫里德1980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错过了黑山海边度假,只能在奥赫里德湖边放空两天了。到奥赫里德度假的游客大多会参加一些水上活动,因此在选择住宿方面就有些讲究了。奥赫里德的住宿区域大约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住在老城里,距离湖边比较近,但老城基本在半山,开车进去比较困难而且房价会比较高。第二可以住在老城边,距离湖边不算远。第三可以住在沿湖边延申出去距离城区比较远的地方,这些地方原理老城的喧嚣,很适合每天睡醒就在湖边度假的,不过周遍超市啥的可能就很远了。 在老城闲逛一下午,逛累了就在湖边的餐厅吃点东西,喝个冷饮。老城里的景点很集中,走到山顶的萨穆伊尔堡垒便可以看到整个小城的风貌。
如果还有一天的时间,可以到广场上的码头乘船游湖,10欧一个人,先到达Bay of Bones Museum停靠半小时可以参观,然后继续航行到距离阿尔巴尼亚不远的Saint Naum Monastery。修道院下面堤岸已经修建成休闲场所,可以供游客游泳,日光浴,旁边的一个内湖里还能划船,在这里两各半小时真的很不够用。
Bay of Bones Museum,这个搭起来的水上的博物馆需要买票才能进入
奥赫里德结束,我们开始踏上返程的路,回到贝尔格莱德,回到最初的起点,回顾这19天在前南斯拉夫四国的见闻,重温了历史书上的很多事件,一切的愿望都成了世界和平。 嗯,今年的节目到此结束,我们明年再见。